落山風

恆春半島西岸從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間,常發生陣陣強風,有時僅數小時,有時卻可持續數天,這種強風也會將機車和汽車吹翻而造成傷亡的情形,甚至將電力設施吹壞。南迴鐵路在枋山段以東,為避免火車被落山風吹翻,還特地建了擋風牆。這種冷季發生在恆春的強風,是沿其東部山脈順勢而下,一般即名為恆春落山風。民國76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,在強寒潮侵襲下,恆春就連續吹了四天的落山風,最大風速曾經達到每秒37.2公尺,已經遠超過中度颱風下限每秒33公尺的風速,難怪電線桿被強風吹倒,農作物全被吹得七零八落,損失慘重。 形成強勁的落山風,主要是和地形有關。恆春的落山風就 是與平均高度為3000公尺以上的中央山脈有關,中央山脈 從北到南約在高雄、屏東高度才緩降約為1500公尺,再往 南到大武一帶,高度更低,只有大約400公尺,所以厚度 約1500公尺的大規模東北季風,無法越過中央山脈,到了 中央山脈南端,高度驟然降低,加上西南部是背風面,低 層空氣較暖,氣壓較低,所以自北吹向南方的冷重空氣從 山嶺上直衝而下,就形成恆春強勁的落山風。

 

景點介紹

台灣最知名的「落山風」是恆春當地一大特色,沒有中央山脈的阻隔,每年十月東北季風季節一到,逐漸颳起一陣一陣狂風怒吼似的強風,有時持續二、三小時,有時十天、半月不停息。地面上的強風還伴隨有強烈的陣風,這種強風大時甚至超過每秒二十公尺,漫天風沙滾滾狂飆,除了晴朗的天空外,與颱風來臨時之情景有幾分相似。

形成原因和地形因素有關。東北季風翻越高度不大的山脊,遇上背風面的暖和低層大氣,此時空氣密度小氣壓低,而來自海面的冷氣流,密度大量從山嶺直落而下,造成落山風。

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間,恆春半島西海岸一帶,即恆春、白沙和枋山之間,地面上常常有狂風怒號,有時持續二、三小時,有時十天、半月不停息。地面上的強風還伴隨有強烈的陣風,這種強風大時甚至超過每秒二十公尺,漫天風沙滾滾狂飆,除了晴朗的天空外,與颱風來臨時之情景有幾分相似。
由於地面風暴的盛行區是在東北季風與恆春半島的下風區,風越出而過,有如東北季風翻山越嶺後,由山頂直落而下一般,所以一百多年來,當地人即稱之為「落山風」。
新竹和恆春每年的大風日數大約有六十天左右,但是恆春一月份至四月份之大風日數卻較新竹多,五月份至九月份之大風日數則較新竹少,可見恆春的落山風和新竹之衖堂風(即台灣海峽喇叭口風)是不同的。
根據氣象觀測,顯示恆春半島的落山風呈間歇性,時強時弱。強烈陣風有時如曇花一現,一、兩小時後即消失無蹤,有時可以持續數天而不稍減其強度,甚至有時持續十天、半個月之久。
陣風風速有時緩慢增強,有時在一、二小時內就可由靜風狀態增強到超過每秒二十公尺,並有短時間內忽強忽弱劇烈變動之特性,風向都是來自東北和北北東,但是也有九十度內迅速變化的特性。
落山風的成因和恆春半島之地形有關,我們都知道,中央山脈在中北部地區之高度最高,平均高度多在三千公尺以上,但是到了高雄、屏東之後,即降至一千五百公尺。
再往南到大武以南,高度即降至四百公尺,厚度僅四、五千呎之東北季風即很容易翻山而過,再加上背風面的台灣西南部地區低層大氣較暖,空氣密度較小,氣壓較低,所以來自東部海面密度較大、較重、較冷的氣流乃自山嶺直瀉而下,造成落山風。
從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,恆春半島上落山風狂飆怒吼,使居民備受噪音之折磨,又因冬春季恆春半島雨水稀少,地面十分乾燥,所以狂風揚起漫天沙塵,甚至飛砂走石,行人必須瞑目而走。
落山風對當地之交通、農業、建築也有很重大的影響,由於它是相當不穩定的山岳波和亂流,所以民航機不能以低飛的方式從那兒飛過去,否則有撞山墜地之危險,民航機場也不宜築在恆春半島上。
落山風也有吹翻摩托車和小汽車,造成傷亡之紀錄,所以南迴鐵路在枋山以東,進入隧道之前,建有擋風板,以免火車被吹翻。落山風對農業之影響更大,由於狂風久吹不止,使得各種農作物和花果不容易受粉結果,樹木也多被吹得零落不堪。
為了對抗落山風,房屋之門窗要採用密封式鋁窗和鋁門為宜。民國76年(1987)11月28日至12月1日,在強烈寒潮侵襲之下,恆春半島曾連續颳四天強大之落山風,其中二十九日最大風速達每秒三十七.二公尺,結果電線桿被強風吹倒,造成斷電斷水,七成以上農作物不是傾倒就是枝葉變成焦黑,損失慘重,所以我們不可輕視它的威力!

景點資訊

落山風季節來臨時請注意行車安全

相關票券/折扣優惠